在创下世界拍卖纪录的绘画中,抽象艺术的身影屡见不鲜。当一幅幅看不懂的绘画卖出上亿美元的天价时,人们不禁要问:看似任何人都能画的作品为什么会如此价值连城?
在如今的拍场上,抽象作品创下的奇迹并非罕见。各种拍卖数据显示,抽象作品大卖已成为一种趋势。5月15日晚,佳士得纽约20世纪艺术周“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”登场。其中,卡济米尔·马列维奇的抽象画作《至上主义构图》以咨询价形式上拍,6000万美元起拍,7600万美元落槌,加佣金最终8581万美元成交,约折合5.37亿元,创下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,以及俄罗斯艺术品的高价纪录。
5月9日晚,世纪拍卖——“佩吉及大卫·洛克菲勒夫妇系列珍藏”第二场晚拍落槌,本专场涵盖爱德华·霍普、乔治亚·欧姬芙以及威廉·德·库宁等20世纪美国杰出艺术家作品在内的41件拍品。其中,德·库宁晚年抽象作品《无题之十九》以1426.25万美元的成交价,成为全场最高价作品。
这一现象不只出现在国外艺术家身上,如知名旅法华裔画家赵无极近两年的拍卖情况也是屡创新高。20年前在法国巴黎画廊,赵无极的绘画作品售价不到5万美元,而如今,只要它们出现在拍卖场上,就会制造上千万美元的纪录。
2017年5月27日,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,赵无极的《29.09.64》最终成交价1.5286亿港元,一举将赵氏作品领入“亿元俱乐部”。几个月后,在香港佳士得秋拍“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”中,赵无极的《29.01.64》经过13分钟竞价,最终以2.026亿港元成交,第二次刷新了个人成交纪录。连续刷新拍卖纪录,而且每次提升幅度都在35%以上,赵无极之“热”不仅见证了亚洲现代艺术品市场的活络,更突显了赵无极叱咤东西方艺坛的魅力,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抽象画作的热潮来袭。